3.体验学习的形式注重非课堂学习,有助于激发社区教育的活力
从体验学习的历史沿革来分析,体验学习并非来自于“课堂教学”,而主要是一种“户外拓展运动”,后来逐渐研发出一套更为适合校园学习的活动课程,但这套课程的设计始终离不开野外生存训练,体验学习中的“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源于外界的实践而不是工具。社区教育中的体验学习,是要真正让市民走出传统的课堂,拓展社区教育的新领地,开展多途径、多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社区教育的全面开放。
第一,体验学习可以有效拓展社区教育途径。不管是普通的学校教育还是社区教育,都离不开课堂式教学,而社区教育具有明显的社区性,要“实现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统一,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为社区及其成员发展服务。”⑨也就是说,社区教育需要走出校门开展教学活动,而体验学习很好地回应了这种要求。近年来,部分地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社区教育体验基地,形成了多样化的体验方式,引发了社区教育方式新的变革。
第二,体验学习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学习资源。体验学习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这些资源单靠教育部门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客观上,社会上可供体验学习的资源很多,而且条件很完备,包括教育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政府的和民间的等,如文化馆、剧场、农业生态园等,这些资源本身也存在有效使用问题,关键是如何使这些资源为社区教育所用。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指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在大教育的理念下,开展社区教育的体验学习,可以架起教育与社会各方联系的桥梁,从而形成有效整合机制和方法。
第三,体验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传统的思维中,社区教育主要是教育部门管理的事。然而,体验学习方式的引入,完全颠覆了这一思维,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充分运用,充分发挥了社会各方的作用,加强了社会各方的参与意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指出,在我们的城市,所有活动部门,包括公共管理、学校、大学、工商、卫生、通信媒体和公民社会组织,都是教育实体,因此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发挥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是未来社区教育体验学习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4.体验学习的精神倡导团队化学习,有助于完善社区教育的载体
体验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其不是一种“个体化学习”,而是一种“团队化学习”。“体验学习对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改善人际关系、对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和改进组织内部的沟通与信息交流都是大有裨益的。”⑩从哈恩开创的“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的体能、心理、人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