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亦芳:体验学习视域下的社区教育方式研究

作者:Admin来源:湖州社区大学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117

流的过程中,实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对社区教育方式变革的价值

  回溯体验学习的历史可见,体验学习最初来源于学校教育,但体验学习的思想方法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把体验学习应用于社区教育,关键是用体验学习的理念指导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宽社区教育的视野,促进社区教育方式的变革,从而形成与社区教育相适应的体验学习方式。

  1.体验学习的理念崇尚人格化倾向,有助于体现社区教育的取向

  体验学习从产生之日起,并不完全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知识的问题,而是针对学生缺乏自信、不懂得对人感恩等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学生平衡成长的机会。哈恩开发的体验学习方式——户外拓展运动,曾在二战以后的英国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培训新颖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培训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成为当代教育的新时尚。1996年,时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Jacque Delors)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报告的中心内容就是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支柱理念⑤,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原则。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以丹麦教育家柯隆威于1844年在罗亭创办的“民众学校”为起点,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社区教育存在不同的理解,但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社区教育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二是为了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⑥在现代社区教育中,虽然哈恩式的“Outward Bound”并不存在,但体验学习的人格化精神对提高市民素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是如何把体验学习的机理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市民人文素养、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改变传统的社区教育方式,走出学校以更加生动的亲身体验、耳濡目染,实现思想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升华。为此,需要建设更多的体验基地和场所,开拓更为生动的体验素材,设计更加有效的体验方案,打造出社区教育的“Outward Bound”。 

  2.体验学习的本质强调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提升社区教育的品质

  体验学习思想源于杜威的“经验学习”,强调“在做中学”,关键是“在做中怎么学”的问题。笔者认为,体验学习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需要学习者对学习经验进行领悟和反思内省,才能将体验的过程有效联系起来,将体验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人格的升华。研究发现,如一个扮演“失明”的孩子,从操场走回教室,他在遇到了种种困难时,想到了残疾人的种种不便,想到了上学路上那位乞讨的盲人⑦,其实这就是体验中的反思。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将反思内省作为体验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因此,可以把“在做中学”修正为“基于活动的反思性学习”。《论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社区教育往往容易忽视学习中的反思,教学活动主要以常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