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亦芳:体验学习视域下的社区教育方式研究

作者:Admin来源:湖州社区大学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117

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60年代的美国,户外拓展运动引发了教育界对于采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兴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还迅速将户外拓展运动融入学校的教育中,“体验学习”的概念逐渐成熟并被广为采用。

  体验学习理论的完整提出,当属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他在总结了约翰·杜威的“在做中学”、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的“场论与群体动力学”和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发生认识论”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该理论认为,体验学习是由具体体验、反思内省、归纳及应用并再回到具体体验所形成的“体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组成,如此循环,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经历,学习者自动地完成着反馈与调整,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使人在体验中获得认知。1984年,大卫·库伯在他的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一书中对体验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2.内涵厘定

  认识与理解体验学习的本意,可以从相关研究中得到诠释。杜威在解释经验学习时指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结合着。”②这里的主动因素就是体验,被动因素是承受。体验是为求得某种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承受是接受感觉或承受体验的结果,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经验。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则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具体体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内省是学习者对已经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归纳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应用是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在库伯看来,学习首先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师的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学习结果,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③当代教育工作者对体验学习也进行过大量研究,不断赋予体验学习新的内涵,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如台湾学者李坤崇认为,体验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实地进行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设计与生产工艺作品以及进行生产等真实活动,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④。

  鉴于此,笔者认为,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认识到某些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体验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主体性,强调体验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自己的感受和价值取向,倾向于学习者人格的和谐发展;第二是反思性,反思是体验学习的关键,它要求学习者有意识地关注所学的东西并加以巩固,学会在体验中反思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方法的适当性、每个阶段的收获以及与过去知识的联系等等;第三是开放性,强调体验学习不是把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引进课堂,也不是运用体验作为工具来辅助学习,而是让学习者走出课堂实现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完全开放,正如体验学习最早是一种野外探险活动一样,有助于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习者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强化;第四是合作性,体验学习突破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更多地依靠团队来学习,它强调具有不同知识和能力结构人员之间的合作,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