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林镇社区教育中心以各行政村文化礼堂为“文明驿站”,精准开展16场“浙风十礼”主题活动,1627名村民沉浸式参与,让文明新风在乡村沃土落地生根。从前期筹备到现场落地,学校老师、村联络员、志愿者各司其职、协同发力,让每次活动主题不仅“讲得透”,更“落得实”。
一、精调研、细筹备,活动“对味”更“入心”
活动前期,双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老师们深入各行政村开展调研,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如:针对家庭建设需求,设“亲有礼(传家风 立家训)”主题;围绕反诈防骗痛点,定“网有礼(防骗于心 反诈于行)”内容;结合出行安全关切,划“行有礼(文明出行 安全至上)”重点。从主题筛选到流程设计,每一环都紧扣村民生活,让活动既接“地气”,又能真正解决村民身边事,为后续活动开展筑牢基础。

二、聚合力、拓渠道,师资“多元”更“专业”
为确保活动质量,学校构建“三方联动”师资队伍:一是“本土力量”打头阵,本校讲师熟悉本地情况,用乡音讲透“帮有礼(传承助人美德 共筑和谐家园)”、“学有礼(待人礼为先)”等内容;二是“专业人才”补短板,聘请专职律师解读“信有礼(重信守承诺 立身又立业)”、“敬有礼(拥党护根脉 爱国爱家乡)”,用案例释法、以法条说理;三是“部门能手”强实效,联合镇派出所讲反诈、移动公司授防骗技巧,让“网有礼(防骗于心反诈于行)”主题深入人心,三类师资各展所长,让文明宣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三、抠细节、优体验,过程“暖心”更“高效”
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从细节处提升参与感。如:针对老年村民,提前调试文化礼堂音响、准备大字版宣传材料;围绕“帮有礼”主题,组织志愿者为老人们端茶送水、掏耳屎、剪指甲,为老人们送上小礼品,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唱越剧、唱京剧等;讲“行有礼”时,结合本地路况案例,用图片、短视频替代纯文字,直观易懂。这些细节设计,不仅打消了村民参与顾虑,更让村民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浙风十礼”内涵,有效提升活动传播效果。

四、强辐射、见实效,文明“落地”更“生根”
16场活动下来,双林镇社区教育中心“浙风十礼”宣讲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村民文明意识显著提升,1627名参与者中,超九成表示会主动践行家风家训、文明出行等;二是乡村互助氛围明显提升,“帮有礼”主题活动后,多个村自发成立互助小组;三是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网有礼”反诈宣传覆盖后,村民反诈防骗的意识加强。如今,“浙风十礼”已从活动主题,逐渐变成双林镇村民的日常习惯,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能。
